淨空老法師: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

《金剛經》上說了兩句話,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也是佛法修學的總綱領、總原則。
※經上常跟我們說:修財布施得財富。你過去世修得多,這一生得的財富多,發大財;你前生沒有修財布施,這一生物質生活一定貧乏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你修法布施,這一生得聰明智慧;你修無畏布施,這一生得健康長壽。有果,一定有因。
既然修因可以得果報,果報能不能捨掉?給諸位說,捨不掉,因為有因在。你說「我得這個富貴果報,我不要了,我送給別人」,可以,你能夠送給別人,沒幾天又來了。你命裡有,丟都丟不掉;命裡面無,怎麼求也求不到,就是這麼回事情。
※佛教給我們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是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這兩句話是相同的。「都攝六根」就是「應無所住」,「淨念相繼」就是「而生其心」。
※無住,心裡面沒有憂慮、牽掛,一切都放下,心清淨,清淨心生智慧,所以無住是修慧。生心是修福,佛講得很清楚,「而行布施」,布施是修福。
修福,我們要不要享福?享福是非常危險的一樁事情,所以佛在這個經上教菩薩,菩薩不受福德。為什麼?享福最容易迷惑,迷惑之後,沒有不造罪業的。所以福報要給一切眾生去享,自己不要享受。
※佛家教學,中心就是破迷開悟,而以斷惡修善做為破迷開悟的增上緣。如果一個人依舊作惡,依舊不肯修善,換句話說,破迷開悟就沒有分。這是說明斷惡修善的重要,一定要從這個地方下手。
怎麼樣轉迷成悟?斷惡修善只要離一切相就轉迷成悟。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,「離一切相,修一切善」,離一切相就是離妄想分別執著;修一切善,這個人就覺悟了。
《金剛經》上說了兩句話,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也是佛法修學的總綱領、總原則。生心,生普度眾生、幫助眾生、教化眾生、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心,生這個心不執著。不執著,《金剛經》的標準好,離相,離一切相,離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。離相修善就對了。
回主頁
回首頁